Menu 

会馆简史

本会历史始于公元一九五0年代初期。当时筹组爱大华古田会馆的发起人为已故先贤李培春、林家横、李森兴、吴苏州、张盛碧、聂朝乾、叶正谋、雷贤响、黄永泽、李庆和局绅及林文妹等人。他们经过多时的奔波,爱大华古田会馆终于在公元一九五四年二月十日,被英殖民地政府注册成为合法社团。

爱大华古田会馆的创立经过,应溯源至培民小学。我们古田先贤与其他福州十邑人士,于公元一九0三年陆续不断地从中国的故乡来到当时的实兆远垦殖,后因生活的关系,又迁移到县内各地去,如二条路,三条路,五条路,爱大华,莫珍歪,昔加里等地。其中以古田同乡迁移到当时的七条路(即今日的爱大华)为数最多。当他们的生活稍微安定后,就开始将同乡们组织起来,去为同乡作出贡献。当时,爱大华古田同乡第一个有系统的组织,便是培民小学董事部。这个董事部是在公元一九二0年由爱大华古田同乡组成。他们的任务是为同乡的子女提供适当的教育,所以他们就创立了培民小学。

在董事们的出钱出力下,培民小学拥有九英亩的树胶园。到了公元一九二八年,因遇到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树胶有价无市,培民小学也在挣扎中求存,所以最终与当时,由爱大华闽南人创办的醒民学校和兴化人创立的育德小学合并,就成为当时的民德中小学。至于培民的校产,董事部把在民德隔邻的三英亩胶园捐献给民德,余下的六英亩则成为爱大华古田同乡所共有的产业,并由李培春、林家横和李森兴等人托管到五十年代。

在五十年代初,爱大华古田同乡为了百年后的归宿事情,便决定把六英亩的胶园出售,购买座落于双溪万宜的的一块约五英亩的地产作为义山,即现今义山的第一期地址。为了要向有关当局申请将这块土地转换成为义山用途,于是这班先贤就发起组织爱大华古田会馆,以便利用会馆名义去申请。这就是古田分馆的源起和培民小学的关系。
最初会馆名为「爱大华古田会馆」,当时只限于居住在爱大华的古田同乡,方可加入为会员。第一任会长为聂朝干(1954年至1955年),会所在建爱大华新村。这个会所因地点不适合,一切会馆活动和会议,都假借宝昌酒家二楼进行。此会所在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以2800元卖掉。
在一九五六年初,先贤李森兴、林家横、李培春、吴苏州等发动向爱大华古田同乡募捐会馆基金,筹获数千元购置爱大华大街门牌125号为会所,先贤李庆和局绅被推举为第二任会长(1956)。此会所于一九六四年九月以6806元卖给涂云华。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卅日的会员大会时,多数会员达到一个共识,要扩大会馆的组织,以便容纳天定县内的古田同乡,使会馆有更大的人力财力去谋取同乡的福利。于是会员大会就通过将「爱大华古田会馆」易名为「天定古田会馆」。当天的会员大会也采用分区选举制度,选出一九五七年度的理事。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四日举行复选时,拿督林心汉医生被选为会长。

第三任会长拿督林心汉医生,从一九五七年领导本会,直到一九八四年退休让贤为止,总共二十七年。在林会长领导下,于一九六0年十一月卅日的理事会议时,又议决筹建一座三层楼的会所。拿督林心汉医生自动捐献出在爱大华大街两间相毗连的店地作为会址。经过了一年多的策划与筹备,这座富丽堂皇的会所终于在一九六四年落成,即现在矗立在爱大华大街门牌220至222的两间三层式的店屋。公元一九八三年,天定县改名为曼绒县,本会馆也在公元一九八三年四月廿一日正式改名为「曼绒古田会馆。」

第四任会长丹斯里颜清文律师,自一九八五年接过领导的棒子后,他继续推动建造目前这座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冷气大礼堂。这座大礼堂的建造就是在一九七三年四月卅日的理事会开会时就决定兴建的。当时是由聂朝坤提议,苏子源附议,同时也一致通过在林心汉花园购买四段相连在一的屋地作为建筑礼堂之用。后因各种因素,在一九八八年九月廿四日召开特别会员大会,当场通过把本会拥有的四段屋地和三段店地拿去换取约三英亩的现址作为建礼堂之用。在颜会长的带领下,大家群策群力,这座宏伟的大礼堂终于在一九九三年建竣。本会的办公处,也在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由在爱大华大街的三层的会馆迁入新礼堂。